群易翻譯社

相關文章


挑選投稿期刊之十大評估指標 Impact Factor

現今國內外學術期刊就SSCI與SCI加總就接近萬餘。即使是相關領域的期刊,經過檢索後也有上百種之多。國人在期刊投稿前往往因有太多期刊選擇而不知所措。以下就以檢索期刊時常出現的十個評估指標做說明,希望有助大家進一步篩選出最合適的期刊。

1. 年度論文數量(Current Articles)
當年度該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可以看出每年度發表論文之總數及其增減變化。

2. 引用總數(Total Cites)
當年度該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數之總合。數量多寡將影響impact factor。

3. 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IF)
影響係數為判斷期刊的學術地位之重要指標,通常IF>1即代表該期刊有相當的學術價值。當然有些超級期刊,如"Nature",“Lancet”&“Science”,IF更是突破30。IF的計算方式為前兩年該期刊發表過的論文總數除以當年該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總數。

4. 五年影響係數(5-Year Impact Factor)
該係數為單一期刊過去五年的學術影響力。用五年的影響係數加權平均更可凸顯該期刊IF的穩定性;不會因某年的某個熱門研究而誤導學者對該期刊的認知。

5. 當即係數(Immediacy Index)
計算方式為該期刊在本年度內發表論文的總數除以該期刊在同年度內被其他期刊論文引用的次數。此係數可顯示期刊在該年度內的熱門程度。

6. 引用半衰期(Citing Half-life)
引用半衰期是指累積每年該期刊引用其他期刊的次數,累積至超過過去十年引用總次數的50%所需之時間。如超過10年都未達50%則以>10表示,或未達100次則不納入計算。這項指標為期刊內的論文主動引用其他期刊,故不能全面彰顯該期刊的學術地位,但可以看出該期刊傾向某一特定領域,以及與其他特定期刊的相關性。

7. 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life)
被引用半衰期與引用半衰期計算方式一樣,僅將引用次數換成被引用次數。國人往往對這兩個係數很困惑,不知出現的時間有何意義,如1.8年(短時間到達被引用半衰期)或8.8年(長時間到達被引用半衰期)。被引用半衰期代表了該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時間越短,代表期刊在近期內被大量引用,而前幾年的表現平平;時間越長,代表十年來期刊的論文一直都在被引用,當然影響力也就越大。

8. 原始資料(Source Data)
原始資料包含當年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評論文章數量,及參考文獻數量;並提供參考文獻數量對論文數量及評論文章數量的比例。

9. 期刊領域排名(Journal Rank in Categories)
即某期刊在該領域的IF排名。如果為跨領域期刊,綜合領域的排名會有異於單一領域的排名。除此之外,期刊領域排名還將期刊分為四階Q1~Q4,即Q1為前25%,Q2為25-50%,Q3為50-75%,Q4為75%-100%

10. 期刊編號(ISSN)
如同個人身份證,共八位數,獨一無二;可以避免期刊名稱類似而混淆


上一篇..最新APA格式第六版之十項變更
下一篇..快速閱讀期刊之十大要領


 
群易翻譯社 (群易翻譯顧問有限公司)
2001-2024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